中国留学生最多德国学校?
这得从两德统一,东西德合并说起…… 1989年前后,德国高校实行了扩招政策,大学对学生的质量要求大大降低,只要你的考试不出现太大的纰漏,一般都能被录取(这里说的不是绝对,只是相对而言);同时,为了缓解社会压力,很多大学生被允许边上学边打工。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不少德语不好、成绩平庸的中国学生也被德国大学录取,甚至还有大量的“野鸡大学”愿意接受这些学生,条件是付一定的学费即可。这些学校的毕业文凭当然没有任何含金量可言! 但就是这样一种鱼龙混杂的形势,让中国留学生迅速在德国大学的校园里多了起来。
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华人移民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德国开始新的生活。据德国移民局统计,在德国的华裔公民和具有中国血统的人约50多万,而其中超过一半的人是定居在巴伐利亚州。 巴伐利亚州地处德国南部,以多瑙河和茵河为界与奥地利相望,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而巴州最大的城市慕尼黑更是云集了全德国近八分之一的华裔人口,因此也有“小香港”之称。
由于历史等原因,德语作为除汉语外最难学的外语之一,一直困扰着想留在德国工作的年轻人。而这时,一批打着可以“快速学习德语”旗号的华语语言培训机构就在慕尼黑遍地开花,而这些机构绝大多数都为同一家教育集团所控制。 这家教育公司名叫“汉德学院”,其总部就设在距离慕尼黑市区20余千米的埃姆登市。虽然办公地点不在市中心繁华地带,但来此咨询报名的学生却络绎不绝。 汉德学院的招生广告铺天盖地,除了在学校里摆出硕大的招牌之外,他们还定期发放传单,甚至在电视台投放了广告。
他们的招生口号“快速学会德语,轻松实现梦想”(Deutsch lernen – einfach)颇为打动人心,再加上承诺如果学员学完以后德语达不到A2级别,则全额退还学费,这让许多学生对这所语言学校刮目相看。 就这样,在汉德学院门口,每天下午都会有像乌尔里希这样的学生排队等待报名。
他穿着一件黑色T恤,胸前印着汉德学院的Logo,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跟身旁的同学谈笑风生。虽然他的德语还发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已经能让别人明白大概的意思了。 跟大多数刚踏入慕尼黑校园的留学生一样,乌尔里希也住在校外的学生公寓里,虽然语言上的进步让他能够跟人进行基本的交流,但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依然让人头痛。
刚开始的时候,他会小心翼翼地让别人帮自己买生活用品,慢慢地就能跟超市的店主用德语砍价还价了——虽然大部分时间里,他只是想买包牙膏而已。 而当有中国同学跟他打招呼问好的时候,他能说出的德语词汇也仅有“你好”“再见”以及“我爱你”。不过,这三个词已经足够他对身边的同事和同学展开滔滔不绝的演说,只不过内容大多时候还是重复昨天说过的话。
虽然连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但时间一久,乌尔里希发现身边的同学和同事竟然都能听懂他所说的每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