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有女子高校?
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时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现代化的资产阶级国家。而“培养现代性”是这次改革的具体内容之一(具体可以参见《国体论》)。因此可以说日本的女子高等教育是以“培养现代性”为目的的产物——虽然它的初衷可能是为了维护天皇制。
日本在明治时期建立了大量的新式学校以取代旧的体制,其中就有女学堂。这些女学堂主要承担的是培养日本女性近代公民素养的任务,因此它们往往与当时的男学堂一样受到重视并且配备了良好的教学设施。
比如1872年建立的东京女子学院(东京大学女子学部的前身)就拥有当时亚洲最大的图书馆之一;而另一所重要的女子学校青山学院甚至拥有自己的医院、幼儿园和印刷厂。 当然,这些学校的办学目的并没有淡化女性的性别属性,相反,它们的存在是为了强化女生的女性气质并让女生们接受女性应该拥有的社会地位与文化角色。
比如在当时被视作精英教育的大学女子部,即便学生考入了也是不能像男生那样自由选择学科的,学生的文科理科之分是由学校安排的,而且学习期间必须穿着指定的校服并且留短发(参考图一)。
另外,尽管到了二战时候日本的女校已经普遍可以招收男生了,但是在这一时期的教科书中却是没有男性身影的(参考图二)。
在日本女学校时期,无论是从学校的课程设置还是到学生的服装配备,无论从学校的硬件设施还是到师生们的思想观念,都处处体现着“性别差异”与“性别秩序”,这种性别化的学校制度不仅将男生排除在外,也限制了女生的社交范围。
然而这些所谓的“精英”教育却并没有能够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女性,女性在社会上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比如到了二战时期,即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劳动领域,她们也往往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而不是技术工作,因而无法进入上流社会并且难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关于日本女性劳力的解放可参看《日本妇女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