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英国领事馆?
北京,上海,广州,香港都有! 还有新设立的,比如19世纪建立的汉口英租界(即今天的解放大道沿线)。
此外有: 天津的,位于原法租界内; 大连的,位于中山广场; 青岛的,位于中山路57号; 沈阳的,位于张园; 成都的,位于春熙路北段; 太原的,位于柳巷附近; 西安的,位于环城西路; 贵阳的,位于文昌桥和甲秀楼之间; 昆明的,位于翠湖附近; 拉萨的,位于北京东路374号。
现在只有以上十五个! 但过去可不止这些,由于近代史中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除蒙古外,各地基本都通商开埠了。
当时清廷无力管辖全部领土,只好允许各国在通商口岸“租借”地块,修筑炮台、工事等,划分“势力范围”。 于是全国各地都开始建领事馆。
有些地区甚至是被迫的,如光绪年间,美国威逼清廷在天津周围划定“势力范围”,将山东半岛划为德国势力范围,而把辽东半岛划为日本势力范围。
当然对于外国人的“友好访问”,清廷也是欣然接受的,因此又增加了很多新的馆址。 不过到清末民初时,由于国力衰弱,又经甲午战争、庚子国变,对外国人的一些不平等条约开始偿还,加之革命军北伐等一系列事件,各使馆多被收回或改为它用。
南京政府成立后,于1929年制定《外交人员任免法》,规定凡有外交官居留之城市均设立领团,作为外交代表机构的过渡性安排。至抗战前,基本建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外交机构体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并迁都于此,所有驻渝使领馆一律升格,规模扩大。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使领馆体系重新建立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同苏联关系,于1950年在东欧的布达佩斯设立了第一个驻国外的大使衔领事,继而于10月在莫斯科设立了大使馆。1954年又相继在柏林和罗马设总领馆。以后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又在世界各地设立了越来越多的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