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一词源于日本吗?

卞佛瑾卞佛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讲师”之称谓,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便有所见,《礼记·玉藻》中有“大夫无故不彻重锦(古代的一种华丽面料),士无故不彻重纩(棉絮)”的话,注者郑玄就解释道:“士有劳於事者,虽无故亦自去其屦上之帛……大夫不亲洒埽,则犹自去衽(衣服的前襟),至於去重纩,自去其表服也。”这里把没有功劳的劳动者(如农民和手工业者等)与有功之人区分开来,并规定只有后者才配穿丝织品。至于那些既没有功劳又无关紧要的人,即所谓的“无功者”,则连一件像样的衣裳都不配穿。

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讲师”,其职业特征在于讲授知识、传播思想。这种职业在古代中国是不存在的。尽管从字面上理解,“讲师”类似于西方的professor(大学教授)或teacher(教师),但它们的内涵要更为宽泛。在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往往同时兼具“讲学家”与“教书先生”两种身份,前者是指他们在某方面具有独门造诣可供讲授,后者则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教学生们念书。从社会地位上看,“讲学家”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教书先生”,他们往往是一些品行高洁的社会名流;而“教书先生”则多是些混迹于市井之间的无行文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人都没有明确的职业界限,前者可以兼做后者的事情,反之亦然。这也就意味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讲师”这个概念尚不具备现代职业分工的涵义。 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新式教育的兴起,“老师”或“先生”开始成为教师的专属称谓。

不过,由于传统意识形态的惯性作用,人们仍习惯以“讲学家”指代所有新式学校的老师。

“讲师”这个词便被带到了现代社会之中。而且由于其语义宽泛,外延丰富,所以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普通民众中间,都能得到广泛的认同。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某些高校里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讲师”群体,即所谓“非升即走”的临时聘用讲师。这些同志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且多属年轻的学术新秀。他们在受聘期间必须完成一定量科研成果,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又与早期社会的“讲学家”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