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留怎么拒签?
我在2018年8月份,第一次申请签证的时候,就被拒绝了; 当时是委托给青旅办理的,材料都是他们给准备的,我看了之后觉得都没什么问题就签了字; 但是后来却收到了拒签信,理由是大臣官房认为我的资金账户余额较少,对在日本的逗留没有足够经费,所以不予签发。 而我的账户余额确实只有6万多,但是我提交材料的时候,银行流水显示最近6个月的支出和收入合计有40多万(办理签证时,需要近6个月流水)。 所以,我认为可能是青旅或者大使馆通过某种方式,知道了我的实际经济状况,然后以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了我。 我在收到拒签信后,立刻联系了青旅,他们说会帮我去催办,但是最后结果怎样他们也说不好。而后我又再次提交了材料,并支付了代办费用,等待消息。 大约过了两个多月,也就是2018年的十月左右又收到了大使馆的通知,说是材料已经审核完毕,让我去取护照。 我立刻赶往大使馆,领回了我的护照以及签证。
这次签证经历真是印象深刻,因为从递交材料到大使馆审核通过,时间间隔实在是太久了,足足有一个半多月!而且整个过程也是蛮折磨人的,因为要不停地打电话给青旅询问情况,他们也只是说“我们这边还在催促呢”之类的安慰话。好在最后还是顺利通过了。
这次签证经历也给我敲响了警钟,提醒我在日生活的种种开支还是要量力而行,免得将来造成自己经济上的困难。
在日本入国管理局有“在留资格规定”的法律条文,是审查在留资格申请的基准和依据。实际拒签的理由都是依据此条文。大体来讲,拒签理由大概分为三大类:1、学历及工作经历造假;2、来日本的真实意图没有讲清楚或有出入,日本方面担保不充分;3、经济能力不够。(这三点,也是中日专家在拒签分析和评估方面一致认为的)。
这里要特别提的是第三条经济能力问题,按入国管理局规定,申请者必须拿出在日本居留期间足够的经济来源证明,包括申请者本人在国内的财产证明及日方提供或支付的各种费用,但有时即使提供的财产及费用总额超过了标准,也有可能被拒签。这种情况下,有中国中介认为是审查官故意刁难、卡得太死,但在日本移民咨询公司分析,日方这种审批态度与中国申请者增多有关。2001年日本政府大幅度修改入管法,目的是为了缓解日本严重的人口高龄化、少子化及企业所需技能人手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从中国引进人才是作为日本国“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类人才的主要来源,所以日本政府希望引进有技术专长与能力的优秀中国人,以达到“人才国际化”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申请人数的剧增,日本入国管理局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据日本出入境管理厅称:2001年度受理的在留资格认定申请比2000年度增加1.6倍,2002年度比2001年度又增加18.5%;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申请者2001年度比2000年度增加6.2倍,2002年度又比2001年度增加67.1%,仅2003年7--8月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9%。
因此造成申请者平均审查处理时间从2001年度的22.4天增加到2002年度的24.7天,尤其是来自中国的审查处理时间从2000年度的21.4天到2001年度的45.8天再到2002年度的55.5天,大大延长了。所以日本入国管理局在“确保优秀申请者迅速拿到审签,同时防止非法滞留和保证日本社会安定”这一管理宗旨下,有可能对申请者要求更加严格,经济能力证明要求也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