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技实力怎么样?
我201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读PhD, 期间在NTU和NUS联合办的电子工程系做RA. 就我观察到的新加坡理工科教育水平而言,给不出“新加坡的理工科教育比中国差”这种结论, 但确实感觉不到“比中国好很多”这种程度。
举个例子, 我硕士期间修了一门通信原理的课程,授课老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他是这样介绍这门课程的: “本课程旨在让各位同学掌握现代通信中的核心技术----信息论,编码以及随机过程的相关知识。因此只要大家掌握了本门课所授内容,以后在学习其它通讯相关的课程如无线通信,信号处理或者计算机通信网络等能够触类旁通。 ” 从这个简介上看,老师没有丝毫掩饰自己这门课程的基础性质,也没有夸大课程内容能在日后所学课程中所起到的辅助作用(虽然言下之意就是学完这门通信原理之后能学其他通信相关课程)。相比之下国内某些导师喜欢给学生打鸡血,说我们学的XX专业多么领先,多么重要云云。其实新加坡的很多理工课程都是这么朴实无华,不给你灌一堆没用的鸡汤。
至于题主关心的学术氛围问题,由于我是以phd身份留在新加坡的,所以只能谈一下我在新读phd时的感受。我的感觉是新phd总体是比较水的,因为phd学生本身水平比较参差不齐,有中国双一流本科加top美英master的同学,也有三本或者二本加top美英master的同学,当然还有像我一样从大陆本科直录phd的学生。因为美国phd总体是非常academic的,而中国phd又是相对比较注重科研的,所以这种背景的差别就会导致水度的区分了。当然也不是说新phd就全是水,也有很努力的人,只是相对于我在中国时所在的phd群体来说,新phd的水度看起来更明显一些。但不可否认的是,新phd有大量的中国人,而中国的文化又崇尚勤奋和努力,因此在phd水掉的期间,也能看到有人熬夜做实验,也有人泡图书馆直到凌晨一点。 但是当我离开新phd后,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本科就读的时候,我发现原来phd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水,至少国大对phd学生的要求远比我想像的高。就拿我读硕士时候的同门来说吧,他当时是某985高校电子系博士,因不满意自己的研究方向,申请来国大学习,国大接受了他的申请,但是要求他必须先完成两个本科难度的科目才能入学,否则拒绝他注册。后来这位同学终于如愿进入学校跟老师做研究,但是不到半年由于缺乏兴趣,又申请退学,回国找了工作。 总而言之呢, 新加坡的理科教育在我看来是很实用的,没有那种拔高的神乎其神的技巧,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将来能找到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