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文学校是谁办的?
华文教育,从政府态度来看,可以分为前朝和后朝。 前朝指的是殖民地时代和独立之初的49年(1950年至1963年),这一时期由马来亚大学和华文教育学院负责;后朝则是70年代开始至今,这一时期由教育部下属的教育发展部负责。
其实这个分类并不十分准确,因为直到八十年代华文教育仍然由马来亚大学负责,只不过在九十年代之后才开始全面推行马来语为唯一教学语言的政策。 但是,无论华文教育是由马大还是教发部负责,其资金都来源于政府的税收,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两者并无区别。
至于很多答主提到的私立学院,虽然许多都是由华人创办的,但它们所提供的华文教育大多是为了满足留学生群体的需求,而非本地学生的。比如泰莱、思特雅等等。而国内一些媒体所谓的“新山华侨李光前基金会捐建”实际上也就是指泰莱。尽管这些学院的华文教育水平很高,但是他们的马列主义课程都是按照当地标准来设置的,也就是说毕业学生拿到的是当地毕业的文凭。如果将来你希望移民到其他欧洲国家或者美利坚,那么这些学历恐怕没什么用,还是需要重新读个硕士以上。
马来西亚的华文学校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马来西亚全国华人公会(简称国大党或巫统)统治时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结束前开办的;另一类是在马来亚联合邦(马来西亚的前身)独立(1957)后开办的。
国大党统治时期(1956年前)开办的华文学校有37所中学、20所师范和243所小学,共280所。这类华文学校是在马来西亚华人民众、华侨的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主办学和自治的基础上开办的,所以又叫“自治华文学校”。1956年前的华文学校,小学由国民型小学改制发展而成,中学的前身则是新加坡中学。1952年国民型学校改制后和1956年马来西亚加入马来西亚联邦后,马来西亚华人所办的华文学校才开始使用马来西亚本土课本进行教学工作。
独立后(1957年后)开办的华文学校有11所中学、2所师范和15所小学。这类新办的华文学校是在马来西亚政府协助下开办的国家体制内的华文学校,所以又叫“国民型”学校,使用马来西亚本国课本。其中,国民型中学的教学工作与国民小学相同(实行初小、高小、中学“一贯制”),只教汉语,是“单轨道”教学;但是,国民型小学的教学工作与马来西亚本国的政府小学相同,同时教马来语、英语、汉语三语,是“多轨道”教学。
这两种性质的华文学校在教学上没有什么差别,都是政府规定的小学6年教育、中学5年教育,除了马来语、英语的听说能力不及马来文学校外,其他各方面的素质都达到本国的教育水平。
此外,在马来西亚的一些偏远地区还有近500所政府不列入国民教育系列的乡村私塾,这些学校使用新加坡语文课本,只对马来文、英文开设实验课,主要招收本土华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