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校为什么?
1.从历史的沿革来看,美国大学建校初期都是以宗教为背景的。即便到今日,很多老牌名校都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 比如,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是由殖民地的新罕布什尔洲立法创立,最初目的是“教导和培育年轻人,使他们可以为基督教服务”;
耶鲁大学(Yale)也是由慈善家创办的,旨在“通过设立一所学校的办法来培育有智慧、有才干的人,把他们培养成上帝和人类的侍奉者”;而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Harvard)更是由清教徒建立的,目的是训练新英格兰的牧师。
2.从教育的本质而言,美国高等教育秉承欧洲古典大学的传统,崇尚自由研究和通识教育。虽然今天美国的大学普遍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但“free-standing liberal arts college(独立文理学院)”的存在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精神——无论是作为大一新生的你参加新生周(Welcome Week)的各种社团介绍、各类讲座,还是你四年后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都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美国本科阶段(尤其是文科专业)很少存在“填鸭式”的直接给你灌输知识的教育方式,更多的则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探索和理解的知识框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研究和学习。很多学生在刚刚进入大一的时候都会有些迷茫——“我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吗?我将来想做这个吗?” 不过,一旦学生进入了研究的领域,就会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加以研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给予标准答案。
3.从个体的价值取向而言,美国人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对人生的理解,因此没有所谓的统一的评判标准。所以,大学不会强调什么“对”或“错”,而是鼓励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加以验证。 比如说在课堂上教授往往不会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在给出问题之后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文献,做出推测并提供支持的证据。如果学生的结论和老师最初的猜测一致,那么老师会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展开思考,找到更有力的证据或者提出相反的观点。如果学生的结论和老师最初的猜测不一致,那么老师也会和学生一同去梳理过程、寻找漏洞。总之,无论学生的思路是否正确,老师的目的都是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